從去年全球COVID-19疫情爆發,蔡政府不斷利用梗圖、反中等手段來欺瞞民眾。回首今年二月,蔡英文總統在臉書上貼文表示,2000萬劑的疫苗已簽約,國產疫苗也開始了第二期臨床試驗的「有疫苗,請放心!」的梗圖,讓民眾能夠安心,四處趴趴走或居於對政府的信賴,選擇不接種起初仍有所疑慮的AZ疫苗。但現在疫情肆虐,台灣僅有31萬人施打疫苗,占全國人口的1.3%,梗圖也變成了「疫苗採購3原則」,我不經在想,難道台灣人真的用幾張梗圖就能輕鬆呼嚨過去嗎?
想當然,或許採購疫苗出現了問題,但似乎還有另一種解方,那就是國產疫苗。國產疫苗的進度從去年開始,政府就四處放話,表示將會在12月開始生產,上市日期更是從1月到4月改來改去,直到現在,國產疫苗仍然處在第二期、第三期臨床試驗之間。專家表示,國產疫苗屬蛋白疫苗,普遍是在體外合成蛋白,或多或少有denature(變性)狀態,打進去效果有差,因此一定要做三期,而第三期試驗曠日廢時,要經過萬人測試及追蹤兩個月,至少再四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。或許我們用加減法計算,就能知道國產疫苗7月上市,實在困難。
現在全台灣民不聊生,從小吃攤到市場的升斗小民,從計程車到外送員各行業,無一不遭受巨大衝擊,而因應新冠疫情,政府斥資破兆的預算紓困,但是錢都花了,我們依然不見醫療量能的提升,更看不見政府對防疫第一線的同仁有任何的防疫方法,到底是「超前部署」還是「燒錢部署」呢?我也希望無論是採購國外疫苗或是國產疫苗,政府都有義務給予國人最透明且誠實的答案與說明,勿再欺瞞,把台灣人當成塑膠!
#給我疫苗其餘免談